您的位置::百佳娱乐网 >> 五月天

清明节什么来头清明节就是寒食节一文读懂寒食与清明那些事儿赤雪

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清明节什么来头?清明节就是寒食节?一文读懂寒食与清明那些事儿

访客

综艺节目

2020-04-29 08:59:07

清明节即将到来,又是一年行人断魂之日,走在路上,人们有的神色凝重,前往祭扫先祖之墓;有的轻松愉悦,尽享春日踏青的清新。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不一而足。那么,清明节这个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呢?他跟我们常常听到的寒食节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天,差不多清明前一两天,顾名思义,寒食,就是吃冷饭,不生火,所以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寒食节可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在那一天后三至五天,甚至长达一个月。关于寒食节的由来,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介子推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出逃国外,身边有一群死心塌地跟着他的肱股之臣,这其中就有介子推,更有传说介子推在重耳没饭吃的时候还割了自己的肉给他吃,可见介子推对重耳的忠心。

但是后来重耳回国后当了国君,要论功行赏的时候却独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回家向自己的母亲表达了些许的不满,结果被母亲教育了一通,反而醒悟过来,直接带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老林。重耳知道后非常懊悔,不得已放火烧山想要把介子推逼出来接受封赏,但是介子推坚持不出,直接和老母亲一块儿被烧死了。重耳就被他这种不慕名利的精神所打动,再加上对自己放火烧山的后悔,所以就下令这一天全国都要禁火吃寒食。

一直以来,民间都高度认同这种说法,汉初桓谭《新论》中说:“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因为春秋时代的晋国大部分在现今的山西,所以这种风俗在一开始只流行在山西一带。但是后来这种风俗就慢慢普及,寒食节的影响力扩大,以至于许多诗词歌赋中都出现了介子推的形象:如唐孟云卿《寒食》诗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愧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但是,民间流传的就一定是对的么?答案是否定的,史学典籍《左传》《史记》中,都没有介子推被焚的记载。而且,在《周礼》中就已经有寒食这一天禁火的记载了:负责掌火的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古人早已经认识到春季天干物燥,保存火种容易引发火灾,并且春雷也有可能引发大火,所以官府就下令全国禁火,木铎,也就是那种宣示政令所用的铜铃。

禁火期过后,还要改换新火,这叫“改火”。《周礼》记载:“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遂”指“阳遂”,是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取火于太阳故曰阳遂。《周礼》的记载说明禁火、改火为周朝的习制,并不是从晋文公那里开始的。改火则有诗为证:宋王禹偁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里的“乞新火”就是说的“改火”。可见,寒食节并不一定来源于介子推,至少在制定周礼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习俗了,至于介子推的故事,则很有可能是后世文人的渲染之说。

说完了寒食,我们再来说一说清明,最初的“清明”表达的只是天清地明的意思,传说大禹治水后“清明”一词就出现了,当时人们借用此词庆贺水患消除、国泰民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这时的“清明”就已经有天下太平之意了,后来夏历中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时候就将清明定为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五个,一般在公历 4 月 4 日、5 日或 6 日。在历史上,清明时节的气温、日照、降雨、物候等适宜万物复苏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欣欣向荣,清明节就已经成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再加上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近,所以,慢慢地两个节日也就融合为一了。

到唐朝的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两个节日差不多完成了融合:《唐会要》卷八十二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假三天。”我们可以看出,清明和寒食节起初是分别放假的,到后来就合在了一起,两个节日慢慢融合,放的假也越来越长,真是让人羡慕啊。

至此,我们差不多搞清楚了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寒食节自制订周礼时代便已经产生,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来。而清明也本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其本身就具有节日的成分。两个重要的日子由于离得比较近,所以就合二为一了。

接下来小编会推出诗词解读清明节习俗的文章,欢迎继续关注哦。你对清明节起源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头晕耳鸣心烦是什么病

男性肾精不足的表现

八子补肾几天一疗程

夫西地酸乳膏什么牌子比较好

怎样服用西地那非效果好

友情链接